首 页  图片新闻  检察要闻  本院动态  典型案例  检察风采  图说检察
今天是:
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
本院动态    
· 太仆寺旗人民检察院深入苏木开展...
· 【2025年 | 第63期】国有财产保护...
· 凝聚多方合力 共筑维权屏障——太...
· 法治薪火燃童心 护航成长正当时—...
· 太仆寺旗人民检察院与太仆寺旗市...
· 锦旗致谢显真情 检察温情护成长
法律文书    
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
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...
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...
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...
·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...
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
典型案例    
· 曹某等诉河南省某市某区人民政府...
· 某农村商业银行公司与张某帻、曹...
· 某农村商业银行公司与张某帻、曹...
· 崔某某环境监管失职案
· 周某集资诈骗案
· 张业强等人非法集资案
当前位置:首页>>党史学习
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
时间:2022-08-08  作者:  新闻来源:高检网  【字号: | |

   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。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,内涵丰富,思想深刻,对于我们学好党的历史,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最高检新媒体开设“跟着总书记学党史”专栏,号召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学党史、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。

  

  延伸阅读

  “齐心协力建包钢”

  1958年,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,人们期望的1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。内蒙古自治区、包头市、包钢领导和职工非常着急。党中央高度重视,国务院、国家经委、国家计委、冶金工业部、铁道部等多次召开专门会议,研究包钢面临的问题。

  

  1959年1月19日,《人民日报》在第一版发出了“包钢为全国,全国为包钢”的口号,同时登载了《保证重点,支援包钢》的社论。全国上下,各地区、各企业、各部门积极行动,掀起一个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。

  

  1959年10月15日,在包钢一号高炉前面广场上,举行了出铁剪彩典礼大会。新华社记者李基禄、陆轲 摄

  当时,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。这些材料和设备来自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。鞍钢除发运钢材外,还支援干部、工人7000多人,全国劳动模范孟泰带着几名技师也来到包钢支援建设,协助解决技术难题。沈阳、唐山、合肥、大连等地的企业日夜赶制设备,北京军区、空军和民航派出汽车和飞机,为包钢运送物资和设备。

  英雄的包钢建设者们没有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,团结一致战胜了许多困难,终于使1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,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。

  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

  上世纪60年代初,上海、江苏、安徽等省市的一些孤儿院,因为食品短缺,3000多名幼小孤儿营养不良。

  

  上海孤儿来到内蒙古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母亲在草原》

  

  这是内蒙古巴音策勒牧业社的保育员和幼儿们玩耍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

 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大规模接收南方孤儿的工作在千里草原全面展开。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专门接收安置机构,抽调了一批医护和保育人员,分批赶赴上海、江苏、安徽等地接孩子,并负责孩子们的医疗保育工作。

  

  这是“草原母亲”张凤仙夫妇和她收养的6个孩子及家人的全家福。新华社发

  从1960年初至1963年,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、锡林郭勒盟、乌兰察布盟、伊克昭盟等地先后接纳了来自上海、江苏、安徽等地的3000余名孤儿。这些孩子多数只有两三岁,大的不过七岁,最小的只有七八个月。牧民们非常心疼也非常喜欢这些来自远方的孩子,一些牧民骑着马、赶着勒勒车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,有的牧民一家就收养了五六个孩子。牧民们把孩子接回自家的蒙古包,把这些孤儿视为“国家的孩子”,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抚养,这些既是孤儿又非孤儿的孩子个个长大成人。“三千孤儿和他们的草原母亲”也成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。

  (文案整理:胡玉菡 刘茜)

友情链接:

版权所有: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人民检察院
地址:太仆寺旗宝昌镇府前街 邮编:027000
技术支持: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-1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